房天下> 正文

取消存贷比红线释放哪些信号?

房天下长沙二手房网  2015-06-26 15:18:00  来源:和讯网
[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案修正案(草案)通过,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的重要内容是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取消存贷比红线将释放哪些信号呢?

取消存贷比红线释放哪些信号

在经济增长放缓迹象明显的背景下,稳增长组合包继续重拳发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下调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以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除以上议题以外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案修正案(草案)》,将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的重要内容是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所谓存贷比指标,是指“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即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多可以贷出去75元。这一规定在1995年5月10日由第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纳入了《商业银行法》,沿用至今已长达20年。存贷比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带来的政策信号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取消存贷比红线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存款压力,规范银行间的竞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金融行业正在迎来存款降速的新常态。而目前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冲击下,存款增长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尤其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处于降息通道,无风险利率下行将进一步加速银行存款搬家。而由于监管机构对存贷比设置了75%的红线,银行需要以存定贷,必须主动进行负债管理,吸引存款,致使“全员拉存款”成为银行工作的潜规则。取消存贷比红线对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次大放松。

第二,取消存贷比红线可以在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时降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冲击,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保驾护航。正如专家所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差放开存款利率这一临门一脚。存款是贷款的前提,存款利率不降低,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空间有限。只有在取消存贷比之后,才能引导银行理性定价,实现利率市场化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换个角度说,取消存贷比将减小拉存款压力,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利率。新信息显示,央行公开市场6月25日进行了3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此次中标利率大幅降低,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7%,前次为3.35%。可以预见,目前长端利率的居高不下有可能促使央行下决心进行PSL和扭转操作,从而促使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

第三,取消存贷比红线可刺激信贷增长。截至2015年一季度银监会口径的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7%,未触及75%监管红线,但部分股份制银行存贷比达到上限,中小型银行则长期受制于高存贷比,影响信贷发放能力。在存款增速明显下滑的同时,如果继续保持存贷比监管红线,信贷增加的幅度将远不能满足经济复苏的需要。因此,解除金融抑制成为当务之急,取消存贷比将起到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类似的效果,甚至在信贷结构调整方面优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如果说降息降准甚至非常规货币工具是提供流动性和降低资金价格,那么当前取消存贷比监管就是要实质性增加信贷投放。

第四,取消存贷比考核将会改变由存贷比监管催生的存款冲时点、违规揽储、金融掮客等乱象。一直以来,为了不超越监管红线,银行需全力吸收存款满足监管要求,这就导致了在考核时点经常会出现银行高息揽储的情况。即便去年银监会联合财政部和央行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但监管层如果不配套取消贷存比考核政策,对改善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效果未必有效,甚至可能是负面,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传统通过虚增存款放贷的渠道被进一步堵塞。

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管层取消贷存比考核有利于解决存款冲时点的问题。

第五,取消存贷比意味着新一轮银行业改革开启。回顾1995年《商业银行法》的出台历程,当时引入存贷比,实际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使银行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启动了此后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的自主经营进程。从这个角度看,设立存贷比开启了银行业改革的一个时代。观察当前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宏观趋势,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银行业综合化经营,有理由相信,取消银行存贷比监管也将开启新一轮银行业改革,促使中国银行业向多元化、异质化与国际化发展。存贷比指标的改革,也将促成银行业改革的契机。

当然,基于风险考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红线并不能一取消了之,还需出台更多的政策予以配合,以保证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不至于被削弱。这涉及到一系列新指标的设计,以及更现代的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的构造。实际上,横向比较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水平在全球排名第二低,巴塞尔协议中也没有把存贷比指标作为主要监管依据,这意味着,存贷比指标并未进入全球金融监管者的视野,指望它能有效监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并不现实,反而弊大于利。由此来看,取消存贷比红线的改革应为一系列银行业监管改革的一部分,并不能独立成章。

责任编辑/zhongyujun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